博物志和山海经的区别

生活小百事通 2024年04月13日 阅读 (61)

完全是中国地理,但有朝鲜日本。

古人从魏晋时期(220年—420年)就开始研究山海经,直到1800年后的现在都没有完整自洽的解析,众说纷纭。

下面是山经的总图

博物志和山海经的区别(1)
博物志和山海经的区别(2)

下面是海外四经总图

博物志和山海经的区别(3)
博物志和山海经的区别(4)

下面是大荒经总图

博物志和山海经的区别(5)
博物志和山海经的区别(6)

一、山海经解析的关键思路

《山海经》难道真的无法破解吗?并不是,因为缺少了地球和历史文明的准确背景,导致解析猜想相对盲目,也就难以准确找到位置。而且由于古中国从热带纬度上升约23度到了温带,所以今天没法用现在的动植物去解析。

真正的解析思路源于以下四点:

首先,按理说,就算国家地理勘测,除了山以外,平原、盆地、高原平地、河流、湖泊等适合人类生活的地区更需要考察;而且黄帝时期古中国已经进入农耕社会,人们主要聚集生活在平原的河流周边地区,为什么非要跑到高山上并对山地进行考察呢?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大禹治水”!也就是说,BCE2015年的中古大洪水超级洪涝灾害导致了所有日常生活的平原地区无法生存,人们不得不逃到山上求生,所以“帝”(不是指禹帝,后面有解释)才组织人对山以及食物等资源进行紧急考察!

第二就是勘测计量,古代的“里”一直是变化的,商代最接近黄帝时期,1尺为16.95cm,一里为1000尺,所以169.5米/里最大可能就是黄帝时期的测距基准单位。古代空气清澈,站在山上看个几十公里都很正常,甚至可以看到上百公里外的大山,古人应该就是参照太阳确定方向,从一个大山山顶瞄准定位另一个大山或山峰的山顶前行,走路用步距步数测量。步距测量可以近似认为是地表距离而不是地图距离,那么必然要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形成极大误差,而且遇到高山、沼泽、湖泊等绕行的误差就更大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实际测量“里”的地图折算距离只有100-120米/里左右,沿海东部平原地区的“水行”勘测路线最短的仅80米/里。

而且古人记录的线路中有分支线路,但并没有解释清楚,就直接罗列在一起了,很容易造成解析混乱,所以说明古代《山海经》大概率是配有图的,但应该遗失了。

第三就是古文字问题,《山海经》时期的甲骨文很少,词汇更少,山和水不像现在都有固定的地理名称。古人很淳朴,山水没有名字咋办呢?那就用任何能想象的“字”来比喻,所以,除了河、汉、济、华山等极个别山水有固定名称外,其它的实际上都是形容字,所以要从甲骨文的字形或字义中去寻找线索,解析就变得简单多了。

第四,古代的很多河道跟今天不一样,大家都知道古黄河河道改变过若干次,其实渭河、泾河、卫河等一些河流都改变过,而且大禹治水改河道很明确,而《山海经》的部分记录可能是大禹治水之前的勘察记录,即原有河道,所以拿今天的河道当然对不上。另外,大洪水时期的河道和常态的河道状况也有区别,要考虑洪水淹没后造成的地表形态等不同时期地貌。因此,《山海经》河道解析要根据地球环境、历史变化记录以及合理性分析等角度综合解析。

二、山海经完整解析的部分摘要

《山海经》一般分为山经和海经两大部分,海经十三篇又分为海内、海外、大荒,但从解析来看,海内经中的《海经.海内经》与其它东南西北海内四经不是同时期的,需要分开,我称之为海内中经,其它四篇称为海内四经。此外,《山海经》分册也是后人拆分的,并不是原稿,我会在后面解释。

由于《山海经》解析内容极其庞大和复杂,我在这里就不一一解析了,我将我的书中关于《山海经》解析总结的部分摘抄如下:

1、《山海经》绝对真实

首先就是《山海经》具有严谨的自洽性!

《山海经》相对于远古书籍而言其内容极其庞大,而且《山经》、海内四经、海外四经、大荒经、海内中经很明确是多个时期的勘察记录,但从前面章节分析可以看出,除极少数明显的疏忽错误可修正外,所有内容相互之间完全吻合,没有任何矛盾,符合逻辑自洽性,完全可以认定其真实性。

《山海经》鬼神相关描述完全符合该时期人类信仰和迷信特征,对比苏美尔泥板史诗和《旧约.创世纪》等古文献同样具备神文化时代特性,这种神文化其实也是远古时期人类真实性必不可缺的一环。

《山海经》中光怪离奇的动植物描述很多都是指原始部落人类的装扮特点,即便真正的动植物也用夸大的比喻来描述,是因为该时期古人文字匮乏导致。没有细腻的事物和形态描述文字作为支撑,仅用很少的文字想要表达清楚世间万物形态太困难了,为了能让勘察者自己说明白和统治者看明白,所以古人只能用夸大特性加情景比喻的方式来表述和记录,甚至造字拼字,这是特定时期特定文化水平的合理表现。

反而是汉、晋等后人研究早期古人文化历史的古文献不可全信。由于自然灾害、饥荒战乱导致的历史断代,后人研究早期历史出现偏差、误解、错误是完全合理的;而且有些可能是政权、宗教、社会势力等从自身利益出发,刻意捏造、改编或诱导虚假历史。同时期的古文献和不同时期的考证文献都存在众多矛盾也能证明这一点,只能说明这些古人时期也是针对前人历史的分析考证,肯定不是原始历史记录,自然不一定确保准确。但这些即便是传闻的历史记录对我们研究判别古代历史也是极其重要的线索。

综合上述分析,《山海经》在完整解析后的逻辑自洽性完全可以证明其绝对是真实的!可以为我们研究先秦时期的文化历史带来了众多线索!

2、《山海经》五篇线路图比对

山经、海内四经、海外四经、大荒经、海内中经可以看成五个独立篇章,其核心勘察记录的大范围都是重叠的,并不存在层层包含关系,应该是不同时期疆域差异造成范围不同。

从西次三经与海外西经的重合度来看,山经与海外四经很可能是同时期或年代接近,而且肯定在中古大洪水灾难延续时期。大荒经有商朝始祖成汤,所以肯定是商初以后的,那么海内四经和海内中经呢?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所有经文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首先我们把五篇经文的路线图在同一底图上画出来以便比较,结果从五幅线路图来看,怎么感觉就像是炎黄集团从中国西北向外扩张的进程描述呢?

A、海内中经总图

海内中经时期,从中国陕西甘肃地区分三条主线支路扩张:南支向南(注释:本章节所有方向依然沿用山海经偏转方向描述)沿蜀、巴、赣等山地最远到达福建地区,但应该都是番国非直属国;向东沿太行山脉北(西)侧到达了河北张家口、承德地区(西南是九黎地区);向西北到达四川阿坝羌藏族若尔盖县地区和河西走廊,最远到达青海昆仑山脉,但向西高原地区不适合农耕和繁衍,向南则已有势力纷杂,所以炎黄集团将后期战略目标都放在了东线的平原地带。

B、海外四经总图

炎黄集团控制甘肃陕西古黑水流域,以西安、渭南昆仑之虚为基地,向东先扩展了洛河、伊河洛阳昆仑虚,有沿古汉水、济水向东占据了河南安阳、濮阳、一直到山东济南地区。早期海内中经时期拓展至福建的南支分部则沿海岸线北上,直至河北唐山一带。但古黄河与古汉、济水之间的原九黎区域看来尚未纳入炎黄集团的直系管理区。

九黎首领“蚩尤”仅在商初时期的大荒经中出现了6处,然而肯定比蚩尤晚死的夸父却出现在海外四经和山经中,其原因很可能是由于炎黄族群征服九黎疆域的周期或许非常长,至少几十年,黄帝仅仅只是抗击住了蚩尤的一次大进攻,即便蚩尤死了,九黎部落还会有新的首领继续对抗,可能因为并未彻底征服九黎部落,所以海外四经也就未记录蚩尤。

C、山经总图

从山经总图范围来看,正好是海内中经和海外四经的合并:北次首经(北1)、二经(北2)与海内四经东支吻合;中次一十一经(11)对应海外北经,且线路东端都正好到接近山东省济南市地区;东次首经(东1)、三经(东3)正好对应海外东经,北端位置基本吻合。

而且,北次三经过了河南省安阳市就完全沿着太行山脉山脊行进,并未进入东侧平原地带,所以山脉东侧很可能还是九黎疆域。北次三经、中次一十一经和东次首经三条线路刚好形成古黄河与古汉济水之间的一个三角地带(上图红色虚线标注),这里应该就是九黎地区。更东面沿海的貊国、孟鸟等肯定早就臣服于炎黄集团。

由此分析来看,不论九黎集团早期疆域有多大,但在海外四经、山经时期,九黎集团肯定还存在,但疆域仅剩下河北省邯郸市至北京市之间的古黄河地带,向南以古汉济水与炎黄集团分界,东为貊国孟鸟交界。当然,也不排除九黎部落本身就这么大疆域,古人的“国”小的可能只有现在一个村那么大,从九黎疆域来看已经是当时极其强大的势力了。然而从形势来看,九黎已经完全被炎黄集团包围了,或许正是因为九黎强大不愿加盟和臣服于炎黄集团,所以才出现了长期战争。

D、大荒经总图

大荒经路线图明显是在海外四经的基础上进一步东扩,不但占据了华北、华东整个平原地区,还进一步扩大到了东北南部、朝鲜半岛、日本。当然,其中部分地区应该属于臣服的藩国,非直属国管理。

大荒经应该在商朝开国之后,除成汤为商朝开国之主的证据外,夏朝一般认为含禹为14代17后(“后”就是“帝”),从中古大洪水BCE2015年至商朝建立BCE1600年平均任期24.4年,年代逻辑合理。

E、海内四经总图

海内四经明显又在大荒经范围基础上进一步扩张:向东北扩张到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湖一带,直属管理地区接近黑龙江省哈尔滨;向南扩展到全部沿海地区,包括海南岛,西南端到越南边境;向西北延伸到河西走廊,征服了东胡、月支等六、七个藩国。

如此看来,海内四经感觉好像在商初《大荒经》之后?然而,在海内四经为数不多的人物中舜出现了6处,且占了整个《山海经》中12处舜的一半,时间越久远只会记录墓葬和重大事件,比重大说明勘察记录事件很可能距离舜时期不远。而且海内四经中并没有商代人物,最晚的人物是夏后启,据史料夏后启在禹死后取代伯益即位(夏朝第二代国君),“四帝八台”又对应海外四经的“众帝之台”,所以海内四经最大可能是夏初时期的勘察记录。

如果海内四经在大荒经甚至其它经之前,那么后期疆域怎么反而会缩小呢?是有这种可能性的,因为天火I期超级旱灾和中古大洪水灾难会对社会势力进行重新洗牌!古埃及同期连法老都被饥荒暴乱的贫民奴隶抓走了,并有了迦南人建立的大、小希克索斯王朝(古埃及第十五、十六王朝),古中国地区面临超级旱灾和洪水,同样会发生重大势力混乱状况,蚩尤、夸父就是因为超级旱灾死亡,禹、鲧则是治理接踵而来中古大洪水,所以炎黄族群在重大自然灾害下疆域收缩并重新扩张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海内四经的年代分析还是有很大问题,比如“燕”(钜燕)“代”只出现在海内四经中,“汤封同姓,代子立国”在商朝,“燕”为周代诸侯国,虽然不排除是更早期先民,但是连商初的大荒经都没有收录,反而说明海内四经有可能比大荒经更晚。此外,商初大荒经中的国名、地理名称更多与海外四经对应,而且海内四经是海经四篇中最细致也最有条理的,如果海内最早,那么后面的勘察怎么会越来越粗糙呢?因此,海内四经年代分析本身就带有很大矛盾。

3、《山海经》五篇年代分析

既然不能完全依靠线路图比对,而且历史事件并不代表记录时期所以只能中各篇关联性、特点、逻辑性等方面寻找线索。比如帝葬,有帝葬的记录肯定在帝葬出现之后,但也许是几百年之后的记录所以没法作为依据,然而反过来分析呢?没有帝葬的帝事件应该就在经文记录之前,这个时期的间距就很小了。再比如族谱代数,同一经文中末代人物应该是同时期的,那么不同经文中代数差异就可能体现了记录年代差异。为此,我把各篇经文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事件、特殊线索等梳理了一遍:

山经:昆仑之丘;“后稷所潜也”,西王母,黄帝,白帝少昊,炎帝之女女娃;

海外四经:洛阳昆仑虚;“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颛顼九嫔葬;夸父逐日(夸父为炎帝八世孙),祝融(颛顼之孙、黄帝五世孙、按母亲族谱为炎帝四世孙),夏后启,禹杀共工之臣相柳氏,“禹所积石之山”,汤谷-扶桑-十日,禺强;

海内四经:陕西昆仑之虚,稷山昆仑虚,忻州昆仑虚、东北昆仑虚,西北昆仑虚;后稷葬,舜葬,丹朱葬(据说是舜长子),颛顼九嫔葬;“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西王母,夏后启之臣,“贰负之臣曰危”,代,燕(钜燕)灭貊国;

大荒经:“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颛顼九嫔葬;夸父逐日,禹杀共工之臣相繇,“少昊孺帝颛顼”,女和月母之国-羲和之国-十日;应龙“杀蚩尤与夸父”,凿齿,不周负子,“有禹攻共工国山”,颛顼孙“重及黎”,“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生百互人”,“颛顼死即复苏”,“鲧攻程州之山”,禺强,黄帝战蚩尤,犬戎(源于黄帝四世孙“白犬有牝牡”);

海内中经:后稷葬;若木;黄帝到三世孙,帝俊到五世孙,炎帝到七世孙,帝俊介绍最多,帝俊曾孙巧倕和叔均“大比赤阴,是始为国。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大禹治水在最末尾。

《山海经》各篇线索梳理

首先,我们有3个时间基准点,一个就是中古大洪水BCE2015年,那么,假设早期暴雨和他人治水1年,禹的父亲治水9年,那么禹治水开始就是BCE2005年左右,治水13年结束在BCE1992年,我们以这3个时间点为基准并通过前面所列线索比较进行推测分析。

1)昆仑虚肯定某一个阶段的概念,因为只有海外四经和海内四经有。海外四经只有洛阳昆仑虚,而海内四经有5个昆仑虚,海外四经之所以没有陕西昆仑之虚应该是同期勘察的山经已经有了昆仑之丘对应,而且勘察线路明显是从南北两侧绕过昆仑之丘。从逻辑上来说,海外四经应该是早期的2个昆仑虚,然后随扩张进程逐渐形成了5至6个昆仑虚,在统一中国东部地区后这个概念可能就废除了,只留下一些昆仑山命名留念。

2)海外四经、山经中就没有舜,而海内四经、海内中经时期舜已经去世了,有舜葬,所以海内四经、中经肯定比海外四经和山经晚!而且海内四经、中经相比海外四经和山经新增情况都至少包含舜掌权至死亡期间的情况。

如果按照史记舜在位28年(史记也不一定准确),假设禹治水成功即位,那么舜掌权年代大概就在BCE2020-BCE1992年左右,而该时段早期正是中古大洪水来临之前天火I期最残酷的旱灾末期,这与山经、海外四经中夸父、蚩尤部被渴死、汤谷-扶桑-十日等旱灾情景完全符合。蚩尤被渴死比夸父更早,按照禹与黄帝五代人的代差(鲧及父辈应该都不是长子所以代差会拉长)应该在60-160年之间,即黄帝与蚩尤大战发生在BCE2152-BCE2052年之间。

3)但较晚的海内四经中反而没有夸父或蚩尤等旱灾情景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早期海外四经勘察时期中古大洪水已经来临了,山经明显是中古大洪水洪涝时期被迫沿着山脉高地的勘察,平原地区几乎都是“水行”和“流沙”,而且同步勘察记录的海外四经也有“禹所积石之山”的记录。所以更晚期的海内四经勘察最大可能是治水成功以后对全国势力、山河的全面普查,也是一次灾害复兴过程,所以才会在海内四经末尾勘察记录了除古黄河、长江、黑水-渭水之外的20条重要大河情况,即海内四经勘察年代应该在BCE1992年之后不久。

如果说《山海经》有部分内容为大禹组织撰写,那么海内四经的符合度最高。而山经和海外四经正是中古大洪水洪涝灾害最早的肆虐时期,先期有多人治水失败,推举禹的父亲鲧治水9年也失败,才轮到禹,再包括当时的掌权者帝都有可能组织勘察,所以山经和海外四经勘察不一定是禹,但“禹所积石之山”有说明禹已经接手,也就是大概在中古大洪水十年后即BCE2010年左右。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山海经中唯独海内四经没有“禹”字,很奇怪吗?恰恰相反,海内四经中的单字“帝”就是禹,这恰恰证明了海内四经可能是大禹治水称帝后组织勘察记录的,也变相证明了禹在治水成功后确实当过帝。

4)那么海外四经和海内中经谁更早呢?从线路图来看,实际上是完全可以拼在一起的,不但不重叠,而且两者合并后与山经线路范围完全吻合(如下图所示)。特别是海内中经的南支正好对应山经中南2、3以及中5、8、12五条线路的端点,而海内中经沿海线路正好对应另一端。其它线路吻合度也极高,山经西次四条线路对应海外西南北三条线路,山经.北次三条线路对应海内中经东支线路。

海外四经明显是炎黄族群沿古黑水-渭水、古汉济水最核心区域,而海内中经反而是核心区外围向多方向扩展的更大疆域范围,所以这两篇经文不能看分册标题,应该是后人分册添加的,原始经文实际上应该是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整体,最明显的就是,海内中经最开始一句单独一个东北地区的朝鲜本身就很奇怪,它实际上应该接在海外东经最后“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的后面才对(上图中红色虚线)。

因此山经、海外四经、海内中经三者合一才是一次完整的同时期勘察,时间大概在BCE2010年左右

5)颛顼葬在海外、海内四经中都存在,也说明帝颛顼死亡时比帝舜掌权还要早。而颛顼和禹都是黄帝三世孙,禹按历史传说接续舜,那么同辈人的颛顼死亡时至少比大禹治水成功要早28年以上,这样的同辈年龄差在古代并不大,一代即可实现,但至少证明了禹及父亲鲧、爷爷骆明在黄帝族谱的后裔中不可能是长子,而且在子女出生排序中可能很靠后,所以导致同代年龄差加大。

6)在海外四经记录有黄帝五世孙祝融,15年*6代=90年,BCE2010+90年=BCE2100年,这是假设6代人几乎都是长子且平均15岁生子的推算,实际可能多一些,所以可以大概推算出黄帝出生时间大概在BCE2120-BCE2100年之间,黄帝与蚩尤之战进一步修正到BCE2105- BCE2052年之间。

炎帝在海内中经中有7世孙“噎鸣生岁十有二”,就算都是长子,BCE2010+15*7+12=BCE2127,即炎帝出生不会早于BCE2127年。从海内中经人物代数来说,炎帝要比黄帝多四代,然而祝融的父母却是黄帝五世孙子老童和炎帝四世孙女戏器,辈分是反的,也就说明炎帝可能比黄帝年龄大60岁以上,但后裔三代累计最大年龄差正常不会超过60岁左右(每代年龄差平均不超过20年),所以炎帝出生大概在BCE2187-BCE2127年之间。

7)按照前面的分析,帝颛顼掌权直至去世都在帝舜掌权之前,如果按照尧、舜、禹为连续接续且为最高权力者,那么帝颛顼掌权时应该隶属于帝尧时期,也就说明帝尧、帝颛顼时期仍然为部落联盟制度,帝颛顼为联盟中黄帝氏族的核心代表。同时期禹和父亲鲧肯定不在权力核心层,最多拥有自己的封地小国,可能整体联盟中还专业负责管理丈量、测算、常态水利维护等技术特长工作。

而帝尧按史料分析为当时部落联盟最高统治者“帝”的代言人,但帝尧时期的至高帝到底是谁呢?如果按照古文献记载可能是帝喾的儿子帝挚,而帝尧也为帝喾之子、帝挚的弟弟,相当于弟弟代替哥哥管理联盟。这个逻辑还算合理,有一定可能是真实的,因为按照司马迁关于帝喾为黄帝曾孙的说法,那么颛顼、帝喾、禹都是黄帝三世孙,但三代人导致同代年龄差几十岁很正常。

颛顼最早,可能代表部落联盟中黄帝氏族的利益以及联盟最高权力,死后由族弟帝喾接替。帝喾去世后由帝喾长子帝挚接替,帝挚代表部落联盟中黄帝氏族的至高权力和利益是必然的,名义上可能也是部落联盟的最高统治者,但由管理能力更强、德高望重的弟弟来代为执掌联盟管理并不会损害黄帝氏族的利益,所以由帝挚掌握黄帝族权、弟弟代管联盟事务的模式完全是合理的,而且与远古的禅让制完全符合,但真实性还有待考证。

8)大荒经因为有“成汤伐夏桀”,所以勘察年代肯定在BCE1600年商朝开国或之后。很显然,大荒经是参照早期《山海经》为蓝本进行勘察,除地理、势力勘察外,也包括对约400年前炎黄时期和夏朝历史的勘察记录。其中,众帝时代新增内容有:“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为舜后2代人;帝俊后代部族较多,但也最多是2代人的记录,反而比海内中经帝俊最多5代人还少;颛顼在众帝中可能算是最年轻的,和禹同辈但比禹大,“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都为颛顼后2代人,最晚也就在中古大洪水之后不久,不超过BCE1900年。

之所以众帝后裔相关记录反而会变少,可能是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商初隔着近400年去考察炎黄时期历史,各部族顶多就是记着祖先是谁,是哪个帝的后代,其它时间久了也就遗忘了,所以在部族起源的考察结果中,黄帝才5代(4世孙),帝俊最多才3代,大部分都是一两代人的记忆结果。

第二,中古大洪水之后就是BCE1900年-BCE1645年天火II期超级干旱灾难,也是陨石雨最强烈时期,摩亨佐达罗、索多玛、蛾摩拉、卡巴德奇亚等至少4个城市被陨石毁灭,其它区域也有高温灼烧的玻璃状物质遗迹。两河流域、尼罗河等几近枯竭,旱灾末期古埃及爆发第二次贫民奴隶大起义,BCE1674-BCE1567年出现了以迦南人为主的大、小希克索斯(古埃及第15、16王朝),BCE1609年摩西带领希伯来人出埃及。这与商灭夏的时间如此雷同,所以商灭夏并不一定完全因为夏桀暴虐,而是夏朝中后期(BCE1900年以后)应该一直在干旱饥荒中苟活,人类大量死亡,为了水源和粮食的饥荒暴乱必然不断发生,夏朝末期也正好对应天火II期最末尾的最严重阶段,动植物都大量死亡,即便商不灭夏,夏政权也很难维系下去。

直到约BCE1645年-BCE1500年以欧洲锡拉、桑托林火山大爆发为首的全球火山活跃期导致全球降温,而商朝和以色列国就是在这个全球气候转冷时期建立的。长达300多年的夏朝旱灾期在历史上的记录几乎没有,就是个空白期,因为人类灭绝灾难和朝代更迭几乎就断档了。而商初的全国勘察之所以叫“大荒经”,应该也是除核心地区外,天下一片旱灾造成的荒芜。

其实从大荒经记录可以看出,商朝并不像其它朝代更迭一样要推翻和抵制早期朝代及族群,商朝非常尊重早期的众帝,也包括夏始祖禹、鲧等。商朝准确来说应该算是对无法解决干旱饥荒、已经不被百姓信任的残破夏朝的接续,同时,《大荒经》的勘察记录也为我们挽救了一部分炎黄时代的历史。

综合以上分析,《山海经》五篇的年代顺序为:

(1)山经-海内中经-海外四经为一整套勘察记录,时间最早,约BCE2010年左右,为中古大洪水爆发后几年内。

(2)海内四经为独立一套,略晚,勘察记录时间在大禹治水成功约BCE1992年之后,也可以算是夏早期。

(3)大荒经为独立一套,最晚,勘察记录时间在商初,约BCE1600年之后不久。

4、《山海经》分册问题分析

在山海经解析过程中,我已多次提出分册及前言概述有问题,这里总结一下。其实从线路图大家都能看出来,不管是海内中经、海外四经、海外四经还是大荒经的分册及命名都有严重问题,完全不符合东南西北的划分概念。而且很多分册断开位置实际上在线路上是接续的,比如海外西经和海外北经就是一条连续线路,海内中经应该接续在海外东经之后等,也就说明海经四篇早期可能就没分册,这也包含海外西经与海内中经是一个连续整体。

此外,海经四篇从线路图来看也没法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拆分,而且还有海内东经的河流总结部分、海内中经最后的族谱历史介绍部分等综述内容如何分册呢?所以即便拆分也应该按照山经方式按一条条线路和其它内容分类来拆分成册更为合理。

因此,山海经早期应该就是三个整篇:

(1)洪水篇:可分成洪水山经篇和洪水海经篇,洪水山经篇对应山经,洪水海经篇对应海外四经+海内中经(组织勘察者最大可能是舜,其次是禹或父亲鲧,甚至有可能是黄帝)

(2)治水篇:对应海外四经,可能为禹组织勘察编写

(3)商初篇:对应大荒经,商代对炎黄时期考证

原始的海经三篇肯定并无排列分册,但由于古代竹简很重,肯定要分成众多竹简排列,如果是更早的甲骨文龟甲、石刻则更重更多。很可能是后期古人为了方便抄写、印刷和阅览也会按字数限制自然排列分册,但再之后的古人明显是历史断代加解析错误,不但给各个分册增加了东南西北的名称,甚至部分增加了前言概括,结果都是错误的,也导致后人解析《山海经》更加混乱难辨。

我们现在看到的《山海经》已经在约3400多年(周后)内不知道被传承、研究了多少次,所以目前看到的分册、命名、前言很难说是哪个朝代研究整编的。但可以肯定的就是历史断代导致解析错误,所以至少在周朝或之后,具体是哪个朝代之人所为还有待解析。

5、远古巨灾导致的古中国发展历程

通过山海经和考古资料,以地球自然灾害的角度分析,远古中国的人类发展情况完全可以比照亚特兰-苏美尔的历史进程,我在这里反推模拟一下古中国历史进程:

在BCE3049年上古大海浸之前,远古中国应该遍布原始部落,特别是黄河、长江周边以及沿海区域。

BCE3049年上古大海浸时期的全球超级大海啸最大高度达到4000米,就算进入中国内陆地区逐步递减,也至少有几百米的高度。上古大海浸毁灭了几乎所有平原地区的人类,包括黄河流域BCE5000年-BCE3000年仰韶文化、长江下游地区BCE4000年-BCE3300年的崧泽文化、BCE5000年-BCE3000年河姆渡文化、BCE4000年-BCE3000年薛家岗文化、东北地区BCE4000年-BCE3000年的红山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约BCE3600年-BCE3300年的凌家滩文化,能侥幸逃脱的人类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南部的高原区域。

上古大海浸过后,就是随之而来的长达近800年的全球风寒期,而且海水也是逐渐退却的。虽然古中国平原和沿海地区还有极少量幸存人类回到祖地继续生活,但寒冷恶劣的环境能活着就不错了,即便发展也极其缓慢。而炎黄族群在甘肃陕西半高原地带,受灾小且山地资源较为丰富,部落人口得以积累。

直到约BCE2200年左右全球气候逐渐转暖,人类繁衍开始加速。黄帝大概生于BCE2110-BCE2100年左右,炎帝更早一些。如果平均15年一代人也就是意味着炎黄族群繁衍积累了6-7代人。由于天火I期干旱灾难来临,也是为了扩大地盘繁衍生存,炎黄集团以武力、联姻、联盟等形式沿古黑水-渭河、古汉济水、古黄河快速从甘肃陕西地带向河南、山西、河北、东北等平原地区急剧扩张。今东北人可能就是早期红山文化在上古大海浸之后残存人类接续的龙山文化,4000年前“燕”就已经存在了。

炎黄集团早期曾向西北四川羌藏和河西走廊扩展,但不适合农耕居住,调整战略重点全部放在东方平原。在进军古黄河与古汉水之间区域遇到了比较强大的蚩尤的九黎部落发生长期战争。此外,以帝尧为主向南拓展到福建沿海,但是可能由于该时期气候过于炎热,南方多山且势力复杂并不适合农耕生活所以并未作为重点区域拓展开发。

该扩张过程来看起来也许都不到一百年,是不是太快了呢?感觉不太合理,但实际上对比亚特兰蒂斯扩张美洲和分封十国都不到一两百年、西班牙入侵占领中美和南美地区仅几十年已经算慢的了。人类2000多年的人口翻了近千倍,而之前3000多年由于持续自然灾害人口不增可能反降,所以人类在气候适宜繁衍的情况下扩张速度是极快的。

在BCE2090-BCE2075年左右,由于天火I期灾难越来越严重,蚩尤集团处于古黄河下游严重缺水,对上游的炎黄集团发起了进攻,黄帝抗击并杀死了蚩尤,而蚩尤部落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干旱渴死或饥荒饿死的。之后在BCE2015年之前,炎帝八世孙夸父(共工曾孙)带兵向东追逐太阳,想打败太阳解决干旱酷暑,渴死在河南省安阳市西边山谷。

BCE2015年,以南极洲欺骗岛火山大爆发为首,全球进入火山活跃期,大量火山灰阻断太阳符辐射造成大幅降温,且大量冰雪融化导致大气水汽过饱和,中古大洪水爆发,暴雨洪涝直接灾害至少1年,全球洪涝持续过程至少2年以上,全球性火山活跃期大概在十几年左右,火山灰降温影响约50-100年。由于古中国地域太大,炎黄族群核心地区又基本属于内陆地区,排涝困难,所以洪涝持续影响要长的多,从禹和鲧治水情况分析至少长达23年以上。《山海经》洪水篇就是洪涝灾害初期的紧急勘察记录。

BCE1992年大禹治水成功后又进行了治水篇(海内四经)勘察记录,禹封帝后夏朝度过约92年的气候平稳期。

BCE1900年左右,由于前期全球火山爆发期火山灰阻挡太阳辐射的影响逐渐消失,古中国又进入长达300年左右的天火II期超级干旱灾难。全球大量动植物干旱缺水死亡,干旱饥荒导致古中国严重的社会动荡混乱和外族侵扰,炎黄疆域内百姓大量死亡,夏朝苟延残喘。该时期在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是接连不断北下找水和粮食的游牧民族侵扰导致的战乱,而古中国历史文献上几乎就是空白期,缺少情况说明,很可能类似古埃及同时期状况,夏政权无力解决灾荒和外部侵扰问题,古中国大量地区可能处于半无政府管理状态。

BCE1645-BCE1500年,以欧洲锡拉、桑托林火山大爆发为首的、长达约150年的全球火山活跃期来临,阻断了天火II期干旱,全球气候转冷,雨水增多,人类开始活跃。周朝始祖成汤借机取代了已然逝去管理能力和百姓信任的夏桀王朝,约BCE1600年建立了商朝,并效仿炎黄族群先人进行了大荒经全国普查。

再往后的历史就不分析了,但周灭商与商灭夏的根本原因相同,应该是BCE1250年-BCE1050年天火III期干旱灾难导致古中国疆域饥荒动乱,周又借助了以中国长白山火山大爆发为首的全球性火山活跃期(约BCE1050年-BCE600年)气候转好的时机,取代了残破难以维持的商政权。

上述历史进程是基于山海经和地球自然灾害相结合产生的分析模拟,也包含了古文献研究、古文字研究、考古证据等众多因素的综合逻辑分析,可以合理的解释远古中国的历史进程、事件缘由、神化传说、文化传承等一系列历史问题,对研究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深远意义。

6、古中国智人发展历史进程

超过上古大海浸BCE3049年之前的古中国历史其实很多,但只有考古证据即遗迹来证明,缺少历史传承延续。在以前章节曾经分析过,远古中国的发展进程与亚特兰→亚特兰蒂斯-苏美尔-古埃及-古欧洲基本同步,都在BCE8000年左右,智人开始定居快速发展,建筑、原始农耕和驯化畜牧业等逐步出现。从考古证据来看古中国起步时间可能比古埃及还略早,但相对于最后一批智人6.5万年扩展全球的周期来说,几百年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环地中海区域可能由于势力繁多,导致文化、科技、商贸交流频繁,再加上霸权竞争反而促进了科技发展相比古中国地区更加快速。而古中国地区包括东部沿海平原地区相对封闭,生活环境稳定,范围也远比该时期包括苏美尔、古埃及在内的环地中海文明实际控制疆域大几倍到几十倍,所以不论人口还是综合实力可能都比同时期环地中海各方势力要更强,但弊端就是缺少竞争就意味着科技文化相比环地中海地区滞后。

为什么说滞后而不是落后呢?因为远古时期海路、陆路的商贸交流远比我们想象的发达,从历法变更、农耕、驯养、科技等技术延迟情况来看,时间差异并不大,说明炎黄时期及之前的东西方交流相当频繁。

但从BCE3049年的上古大海浸、之后的冰寒期、BCE2200年天火I期超级旱灾、BCE2015年中古大洪水、之后的天火II、III、IV期旱灾等3000年的大自然不可抗力改变了远古文明格局,缺少文化科技交流和竞争的东方在冶炼等科技技术方面明显开始落后于西方,但整体综合实力还是要远远大于地中海任何一国。狂妄自大和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古中国封闭性愈加严重,科技和生产力提升缓慢甚至停滞、倒推,导致后期近代史泱泱大国被原来看不起的落后小国吊打的局面。

因此,从人类智力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交流和竞争是推动科技等生产力发展的源泉,远古中国在人类智人早期历史上与其它古文明几乎是同步的,但后期封建体制严重制约了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缓慢、落后的桎梏,更是指导中国未来发展的历史教训。

7、山海经对于历史人物考证的意义

由于炎黄、夏商周时期正好处于2000多年的天火灾害四个时期、中古大洪水等超级自然灾害过程,多次历史断代导致了后人在近2000年内解析前人历史众说纷纭,混乱至极,其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缺少一个科学合理的时间轴作为参考依据。

炎黄、夏朝时期历史人物的谱系关系及年代并不是本书关注的研究内容,只是为了证明地球物理过程中需要对全球远古历史解析提供相关证据从而附带的分支产物,我已经在《山海经》解析过程中提供了相对科学的时间轴、主要历史人物年代范围和历史进程等线索,谱系研究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古人相关文献的对错真假,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借鉴,进一步分析研究。

8、山海经解析感言

山海经解析花了半年多、半本书总算写完了,这与我写书的主旨并不一致。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地球物理变化过程,所以需要收集全球历史证据来证明地球在特定时期的变化状况,结果没想到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反而彻底把2000多年内古人都未解析成功的《山海经》完整解析出来了,也算是我的一个意外惊喜。

其实在山海经解析过程中,很多内容都是研究到后面又改前面,反反复复修改了十几次才定稿,难度之大让我几次想放弃,但朋友们都支持我,既然已经写了为什么不把它研究完整呢?我坚持下来了,虽然不敢说全部正确,但至少给科学、历史研究留下一个相对合理、逻辑自洽的参考分析资料,能为远古中国的真实历史研究贡献力量,这就是真正的人生价值,这就足够了!

三、《山海经》方向隐藏的地球物理线索

发现了吗?山经的方向是歪的?

《山海经》中的东南西北是今天方向的逆时针约15度,也就是说当时地球自转轴是歪的。前面我的帖子里说过,地球在BCE3049年被小行星撞击后偏转了46.8个纬度以上。

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山经方向意味着距今4000年内地球自转轴偏转了15个纬度!

经过对地球软流层、太阳辐射、板块移动特性综合物理分析,我在书中论证了:在BCE2200至CE79年期间,地球曾经发生严重的太阳超高辐射炙烤,导致地球内部过热造成地球板块漂移间歇性加速,平均漂移速度为366.5-733米/年,最高速度可能超过1000米/年,是今天亚欧板块平均1cm/年的36650倍以上,是今天美洲板块约2.5cm/年的14660倍以上。

该推论与爱因斯坦唯一作序的1953年哈佛大学教授查尔斯·哈普古德提出的《地壳位移:理解地球科学基础问题的关键》的结果类似。但解析原理不完全相同,地壳位移理解指的整体地壳滑动,我的论述依然还是陆地和海洋板块的岩石圈层在软流层之上滑动,但由于地球自转离心力,在漂移过程中,板块间相互挤压形成了类似整体性运动,其实各板块还是需要独立分析的,但可以看作是地壳唯一理解的一种新的修正和诠释。

作者注

今天的帖子先到这里,更详细的内容和逻辑、物理、数学计算等推理过程可以查看我写的书:颠覆.历史之轴,目前只能在亚马逊国际电子书平台观看。在书中我还证明了远古陆桥真实存在年代、物理产生原理等,还有盘古大陆分裂的真实轴向和过程状况分析。

额外说一些有意思的解析情况,从《山海经》的祝融倒推分析,祝融是黄帝五世孙,又是炎帝的四世孙,祝融的父亲是老童,母亲是戏器,所以黄帝和炎帝应该没有血缘关系,而是庆家的姻亲关系。虽然从祝融来看黄帝多一代,但实际分析结果是炎帝可能比黄帝大25-40年,要不为啥祝融的父亲叫“老”童呢!老夫少妻。古人记录的名字大部分也是形容名,并不是真名。

古人吃玉膏,玉荣在地里还能长,石头还能吃?!其实这个”玉“最大可能是魔芋,也叫白芋。由于古人甲骨文文字太少,古人刚发现这种食用植物,看着像白色的“玉”石,就叫“玉“了,可能有音无字,所以用”玉“表示,后来造出了”芋“字才跟”玉“分开。其实你可以搜索以下百度地图,全国荒山野岭有上百个古老的玉皇尖、玉皇顶等类似称呼,为啥甚至在人迹罕至的荒山上呢?那是因为大洪水时期,人们只能住在山上苟活,黄帝和炎帝推广了魔芋的种植,让大量百姓在饥荒中活了下来,得到了古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百姓爱戴。所以玉皇大帝的原型就是黄帝或炎帝,王母娘娘原型就是西王母。

这样的很多远古神化、小故事分析在书中有上百个,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分析探索。

精彩内容尽在问答鸭,如果您觉得这篇内容不错,别忘了分享给好友哦!

相关文章

  • 电视剧的TV版和DVD版的区别.

    电视剧的TV版和DVD版的区别

    1、区别1:tv版和dvd版本的电视剧部分剧情可能有不同2、区别2:tv版本和dvd版本的剧集不同,总的来说tv版本平均每集时长较短,所以相较于dvd版本,tv版本剧集会长几集。

    2022-08-16 阅读 (3371)
  • 含羞树与含羞草的区别

    含羞草和含羞树都是一触碰就会害羞的将叶子闭合起来,羞答答的样子,既好看又好玩。那么含羞草和韩秀树的区别有哪些呢?含羞树,豆科含羞草属常绿灌木或小乔,其害羞原理与含羞草类似,只要一受到外力刺激,叶片很快闭合,春夏鲜花布满枝头,接着便是豆荚累累,是一种颇具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含羞草的花、叶和荚果均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且较易成活,适宜在阳台、室内的盆栽花卉(人食用或过度接触含羞草也会引起毛发脱落)。在庭院等处也能种植。含羞草与一般植物不同,它在受到人们触动时,叶柄下垂,小叶片合闭。

    2024-04-14 阅读 (211)
  • 冲锋衣跟软壳衣的区别.

    冲锋衣跟软壳衣的区别

    1、很多人都弄不清软壳和冲锋衣之间有什么区别,这两者之间各有什么特色?哪个更适合户外运动多一点呢?冲锋衣跟软壳衣的区别哪个牌子的软壳衣好哪个牌子的软壳衣时尚软壳是介于抓绒衣和冲锋衣之间的一种服装,在保暖防风面料上加防水层,说白了,软壳是一件单件的衣服,比较适合春夏交际和秋冬交际的服装。

    2022-07-26 阅读 (128)
  • 索尼lt26i和lt26ii有什么区别.

    索尼lt26i和lt26ii有什么区别

    1、外观篇:lt26i与li26ii在外观上是没有区别的。。得益于优秀的外观设计2者一出道即为大众情人不过颜色方面lt26i仅有黑白俩色。

    2023-02-19 阅读 (120)
  • jpg图片跟png图片有什么区别?.

    jpg图片跟png图片有什么区别?

    1、首先看两张同样大小格式不同的图片会发现,两张图片外观上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因此从外观上无法直接判断而这区别;2、通过查看文件属性可发现,二者大小差距很大,png格式的图片所占存储大小明显大于jpg图片多倍以上。

    2023-01-30 阅读 (110)
  • 中华剑角蝗和短额负蝗的区别

    蚱蜢和蚂蚱无区别,均为蝗虫的俗称。蚱蜢一般是指中华剑角蝗、短额负蝗等头部为尖头的蝗虫,而日常生活中所指的蝗虫一般是指飞蝗,其头部为圆形。一、蚱蜢和蚂蚱的区别1、蝗虫俗称蚱蜢、蚂蚱,属于直翅目、短角亚目动物,包括蝗总科、蚱总科、蜢总科。2、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头部接近于圆形的称之为蝗虫或蚂蚱,而头部为尖头的称之为蚱蜢。

    2024-04-08 阅读 (94)
  • 一月联考和十月联考的区别.

    一月联考和十月联考的区别

    目前有很多人并不了解全日制硕士和在职硕士的区别。下面,璐斐教育小编将简单易懂地介绍在职硕士(包括十月联考和同等学力)与一月考研之间的区别。参加在职十月联考的条件包括:已经工作三年或以上,具备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少数专业也可以是专科毕业,但是录取人数会有限制。十月联考是在职考生的一项重要考试。相较于一月份的专业硕士及同等学力考试而言,在职十月联考相对来说更容易一些。

    2024-04-07 阅读 (90)
  • 倭蜂猴和蜂猴的区别.

    倭蜂猴和蜂猴的区别

    中国日报5月26日电 5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放归救护康复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蜂猴和倭蜂猴,共14只。据介绍,蜂猴和倭蜂猴均为夜行性灵长类,放生选择在傍晚时分进行,以达到最好弥合蜂猴、倭蜂猴生活习性的目的。此次放归地选择在有一定种群数量分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边境地区的次生林中。放归后,专家将通过GPS跟踪器与红外相机等,对放归的蜂猴、倭蜂猴进行跟踪监测,掌握其活动的区域及家域。与此同时,在放归地周边开展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2024-04-01 阅读 (89)
  • 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区别.

    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区别

    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区别,申请参与标准的好处!深圳市德为先科技有限公司: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参编,编制,起草,标准立项,研制及参与制修订,德为先科技,标准验证及检测,研制,参与制修订。【德为先科技】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区别,申请参与标准的好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我们身边是不是增加了很多新鲜的产品,以及很多的标准已经过时,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所以需要重新起草相应的国家标准以及行业行业标准。

    2024-04-02 阅读 (85)
  • 总包和分包的区别技术员

    ● 土建分包单位与安装分包单位的接口协调。土建施工前,土建、安装技术员共同审核施工图纸,以防错漏碰缺;土建施工过程中,安装单位需配合土建单位做好预留预埋工作;土建施工完成后,需邀请业主、总包、安装单位等进行工作面的验收和移交,确认无误后安装单位进行设备安装工作。● 采购单位与专业施工分包单位的接口协调。采购单位根据施工单位的进度计划,为其提供所需的材料与设备;施工单位应充分考虑安装和调试所需的技术支持以及培训需求,要求总承包方在签订采购合同时明确现场技术服务以及培训事宜,同时在材料与设备到场时进行验收工作。在使用过程中,施工单位发现材料或设备方面的问题,要及时与采购单位联系,采购单位及时解决问题。

    2024-03-30 阅读 (75)